English

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春天

1998-12-2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亚彬 我有话说

20年前,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,我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。20年来,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,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,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,这20年也是建国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最快、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20年。

我国著名学者、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研究员一直从事哲学研究工作,并长期担任中国社科院的领导工作。汝信是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的特邀代表,并应邀作大会发言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汝信深情地说,大家可以回想一下20年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状况。当时“四人帮”虽已被粉碎,但长期以来“左”的思想禁锢依然十分严重,“文化大革命”对哲学社会科学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也远未清除,思想理论战线一片混乱,科学研究实际上陷于停顿状态,思想僵化,迷信盛行。正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,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支持和领导了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的大讨论,从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入手,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。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,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,这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开始摆脱“两个凡是”和“以阶级斗争为纲”的束缚,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。汝信说,目前,中国社科院一年的科研成果相当于改革开放前20年的总和。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,也就没有20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,完全可以说,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春天。

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具体作用,汝信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:一是在科研中,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,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始抛弃空想和脱离现实的教条,而根据我国国情,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、观点、方法去研究现实中的新现象、新问题;二是研究主题的转换,研究的主战场从“以阶级斗争为纲”转向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;三是研究方法不断拓宽,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引入各个领域;四是重新恢复并开辟了许多学科的研究,如社会学、政治学、人口学等,大大拓宽了社科研究领域;五是科研开始走出国门,改变了闭关自守状态,国际交流日益加强。

汝信最后说,20年来,尽管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,但离社会的需要还有很大距离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全面系统地总结20年来的伟大实践,研究新情况,总结新经验,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,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最好的纪念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